首页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11月3日,我校党委书记王金胜一行深入“粮”轮作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该模式推广情况与阶段性成效,并对学校科技管理和成果转化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该基地由药学院段国锋博士团队牵头建设,作为我校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支持的项目,其创新实践已成为学校服务区域发展与产业振兴的生动体现。

段国锋博士团队研发的“粮—菇”轮作模式,以低温巨型菇为核心成果,实现了“冬闲田”向“增收田”的绿色转型,不仅破解了传统农业“冬闲人闲”的困局,还构建了“用地养地、循环增效”的生态种植体系。视察过程中,王金胜深入田间地头,与团队成员和基地负责人亲切交流,详细了解菌棒培育、出菇管理、市场效益等关键环节,对该模式在山西省内及跨省区域的成功推广表示肯定,并对后续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王金胜指出,“粮—菇”轮作是我校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的具体体现,是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他强调,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与服务,聚焦于技术落地、成果转化和模式推广等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机制,持续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在五龙校区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实验室,王金胜与段国锋进一步交流了产品深度开发的相关事宜。

目前,“粮—菇”轮作模式正在省内外地区进一步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该模式的成功,既得益于段国锋博士团队的科研攻坚,也离不开学校在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和平台搭建方面的持续支持,彰显了高校在服务区域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优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社会,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高校智慧”与“校园力量”。

(科学技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