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医学院是山西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在素有红色之都、魅力之城美誉的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太行、太岳腹地和晋冀豫三省交界,是本地区开展人才培养、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窗口。
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护士学校,是在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由延安中央医院院长何穆博士亲手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之一。1948年改建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科专门学校,1950年7月更名为山西省立长治医科专门学校,1958年更名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长治医学院。1996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3年成为省内第一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培养单位。2016年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回访。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护理、药学3个专业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认证。建校以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秉承“面向基层、德育为先”的优良传统,坚持“重质量、重实践、重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厚德精业、济世报国”为核心的长医精神,为社会培养输送了8万多名优秀医学人才。
发展至今,学校形成了医、工、文、理、管理、艺术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构建了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2个教学院系(部),开设本科专业22个。在校生15,23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90人、本科生13,620人、成教学生926人。现有校本部和五龙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7.13亩,建筑面积38.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9,640.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685.36万元。
学校现有在编职工965人,专任教师648人,高级职称教师242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9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0名。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6名、省级教学名师8人、“1331”科技领军人才13人、“三晋英才”25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1331”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创新团队1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山西省特色专业4个,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山西省优势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临床医学专业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临床医学类专业认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认定)25门;获批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四个一批”委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获批长治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长治市重点实验室6个,长治市技术创新中心3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实践教学基地130个。学校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临床医学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核酸结构的分子生物学与老年健康研究团队获“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项目骨干创新团队;衰老机制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为“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项目协同创新中心;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学科群”为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53项。发表论文3,600余篇,被SCI收录近千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
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全面持续深化改革,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努力奋进,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