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医路前行守初心 乡村振兴绽芳华

烈日酷暑不言苦,不负青春铸芳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红色革命圣地体认太行精神,长治医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三支团队46名师生于7月12日至18日,分别奔赴武乡县人民医院、武乡县石北村和杨桃湾村,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长治医学院学生会“奋斗百年正芳华,红心向党好青春”乡村振兴实践团代表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北大学等10余所院校师生代表以及武乡籍“青春兴晋”返乡实践大学生共计100余人参加2021年武乡县“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舒妮代表武乡县“三下乡”社会实践高校团体发言。她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将珍惜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结合本专业所学知识,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荣光与骄傲。 

 

走访乡村助振兴 调研医疗护健康

躬逢盛世,愿为栋梁。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到老年人对慢病的认知问题等不同维度出发,分别在武乡县石北村、圪咀头村、杨桃湾村与长乐村进行了调研。

学生会乡村振兴实践团就家庭收入来源、农村医疗保险、乡村硬件设施、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就调研结果提出对策及办法。太行书院爱心送医实践团就常见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等老年慢性病知识向村民作出详细介绍。第一临床学院“一心向党”实践团开展了糖尿病、高血压等老人高发疾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等活动。活动中,实践团队成员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村民们答疑解惑。志愿者们明白,调研宣讲的目的不仅是要提出问题得到反馈,更要拿出解决方案,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通过此次调研与宣讲,让村民们了解了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掌握了简单的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重视起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强化了预防疾病的意识。长医学子们“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谨记习近平总书记“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的教诲,用自己的亲闻亲力亲为,良好地践行了新青年一心为民的时代初心。

 

爱心义诊 医路有你

尽吾所能,用吾所学,佑吾所及,偿吾所愿。为深入了解基层医疗情况,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专业指导老师与当地医疗单位的倾力协助下,爱心义诊服务入村入户,登记信息、测量血糖血压、询问村民、记录数据、为老人开药并免费配送药品,一项项工作稳步开展。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情况,武乡县人民医院为随行医生配备超声波诊疗仪和心电图测试仪,实践团队成员配合医生对村民做了心电图、B超等详细检查,为村内百姓提供最便捷的就医指南。此外,志愿者们就村民身体状况、农村卫生状况、基本疾病等常见问题进行还走访调研,用镜头记录百姓的生活,用最真实的画面反映民众心声。义诊现场,一位村民激动地对志愿者说:“感谢你们,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做检查,希望你们能多多来,继续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一临床学院“一心向党”服务队在武乡县人民医院开展爱助医患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队成员被分配到不同的科室,参与到病例整理、随行问诊、健康知识宣传、志愿导引、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中。除此之外,为了给病人营造良好住院环境,实践团队在医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卫生清理工作。

入村入户的义诊和爱助医患的志愿服务,让学生们切身认识到基层农村的医疗状况和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乡村百姓、助力健康中国真正落到了实处。


扬急救之帆 护生命之航

“奋斗百年正芳华,红心向党好青春”乡村振兴实践团在石北村对乡镇干部和周边16个村卫生所的村医进行急救技能培训。

培训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内容涵盖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心肺复苏等知识;实际演练中,学生志愿者用人体模型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演示如何打开病人气道,如何做人工呼吸,并对乡镇干部的实际操作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大家掌握突发事件处置和意外伤害急救方式。“以前光在电视上看,也不知道心肺复苏是怎么回事,今天专人示范讲解,身临其境,学会了后肯定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乡村干部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说到。

基层医护的实践工作旨在培养团队成员“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彰显“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力行“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不断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卓越医学人才。

夕阳暖·童心欢  老幼共话中国梦

“这是长治医学院的娃娃们,来看看您的身体……”在驻村干部的协助下,实践团走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老党员同志。队员们向老人孩子们示范七步洗手法与简单的急救包扎步骤并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倾听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烦恼,赠予他们学习用品,讲述大学的精彩生活,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实践团成员们还为村里的空巢老人送去生活的必需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为老人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管语言不通,但是对于老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安静的陪伴就足够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追忆峥嵘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

巍巍太行山,革命武乡行。恰逢党的百年华诞,为重温革命岁月,三支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这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历史博物馆,分别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石北乡红色义门旧址、下北漳村前方鲁迅艺术学校、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地雷大王魔术村、长乐战役旧址,用青年力量传递百年薪火。

红色革命烙刻着红色文明,百年征程撰写着百年党史。当年,朱德元帅在这里留下了“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的名句。曾经,他们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换来今日祖国的和平,民族的崛起。他们曾经穿着褴褛的军装,端着缴获的长杆枪,吹着响彻山谷的号角,怀着无坚不摧的必胜信念,就算只有“小米加步枪”,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点燃了希望,迎来了曙光,他们便是人民子弟兵八路军战士。“处处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通过参观学习,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八路军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是因为始终坚定步伐跟党走,武乡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身逢盛世,使命在肩。作为当代青年,更要坚定信念跟党走,尽己所能不负党和人民。

         

镜头转至杨桃湾村,太行书院“投身革命老区 助力健康中国”爱心送医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杨桃湾村老党员张玉祥和张树旗的革命往事,回顾了当年战争生活中环境的恶劣,老党员讲述了八路军为保物资、隐藏转移的红色故事。情到深处,老党员同志抓着队员的手,殷切期望大家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要学好本领,报效国家;时刻牢记作为青年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己任。

万语道不尽 情寓锦旗中

万语道不尽,情寓锦旗中,传递下乡情,筑梦青春行。为感谢共青团武乡县委对我校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7月16日,“奋斗百年正芳华,红心向党好青春”乡村振兴实践团代表赠与共青团武乡县委“周到服务暖人心,暑期实践促和谐”的锦旗。

共青团武乡县委宋晨瑜书记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我校实践团队的调研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以“老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为指引,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特需,为实施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以躬身实践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史,用扎实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校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