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援非手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

中国(山西)第21批援喀麦隆雅温得医疗队分队长杨春

4月7日深夜11时40分,第21批援喀麦隆医疗队田源总队长手机突然响起来,寂静的夜晚像打雷一样响亮。田队拿起手机,一个慌慌张张急促的声音传出来:田队,我们这里有人被两只罗威纳狗咬伤了,很严重,你们快来啊。田队立马披上衣服出门在走廊上喊起大家的名字来。白天上班劳累了一天,这个时候队员们都应该上床了,听到田队的呼喊,不一会儿,门一扇一扇都开了,郭广庆、刘军廷、杨春、李玉东、贾翻、吴睿都出来了。当听明是中国同胞被狗咬伤需要急救时,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噔噔噔跑下楼,穿隔离衣N95口罩、手套,背上急救包,做好接诊病人的准备。田队一声令下,兵分两路,男医生跟着田队去接患者,贾凤英翻译和杨春队长两位女士去附近比利时医院(喀麦隆总医院)联系住院事宜。

病情就是号角,夜幕下的一场救援“接力赛”上演了。雅温得夜晚路灯灰暗,狭窄的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变得空旷寂静,燥热的空气弥漫着难闻的垃圾气味,树叶在夜晚的微风下刷刷刷地响着。田源总队长握紧方向盘眼睛盯着探照灯能扫着的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路踩着油门加速往患者住所方向赶去。车里空气凝固了,只听到柴油车发出轰隆隆的马达声,没有人说话。罗威纳犬非常凶猛强悍,咬合力惊人,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大型护卫犬,一只罗威纳就够害怕的了,况且还是两只,队员们想都不敢再想了……

到达驻地,患者已被抬上汽车在路边等候医疗队的到来。两车碰面后闪灯会意,掉头一前一后直奔比利时医院,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急救,分秒必争。

贾翻和杨队到达比利时医院,午夜的医院急诊科人头攒动,诊室每一张床位都有人,痛苦的叫声、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医生急匆匆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大概全世界都一样,医院的急诊科到了晚上都是最繁忙的时候。贾翻和熟悉的医生打着招呼,急切地询问哪位医生接诊狗咬伤的患者,随着短发女护士的指引,在一间外科诊室找到一位年轻的男医生,向他说明马上有一名狗咬伤患者来医院,是否有空闲病床这位医生很无奈地摇摇头摊开双手,贾翻和杨春队长立马着急起来,堵住这位医生要离开的去路,再三恳求他想想办法,这个病人很严重出血很多,需要立即抢救,不能不管。或许男医生看着我们也穿着防护衣知道我们也是医生,同行惺惺相惜的原因吧,疾步进入另一个诊室和患者交代几句,让他转移到走廊上,才腾出一张病床来。

这边床位刚办好,田队和病人的车就到了。郭广庆、刘军廷、李玉东、吴睿4位队员和患者同伴一起抬着病人放到担架上,急忙送进外科诊室。脸色煞白的患者大概已无法感觉到疼痛,腿上的伤口仍在渗着血,胳膊和双腿布满了猛犬撕咬的伤口,肌腱暴露在外面,惨不忍睹。医疗队外科医生刘军廷赶紧跻身冲到床旁,借着灯光仔细查看伤口,好在伤口都在四肢,没有看到威胁生命的大血管和神经、肌肉裸露在外,真是万幸,全体人员都长出了一口气。

当地医生查看伤情后要求立即办理登记手续,并开出处方让陪侍人去外面药店买药。这时,时针已指向0:40,空旷昏暗的街上哪里可以买到狂犬病疫苗呢?来喀麦隆已有3年的贾凤英翻译开着车在街上兜兜转转,一家药店一家药店挨着询问,医疗队光顾了雅温得几乎所有的药店才买到了急需、奇缺的一支狂犬病疫苗。冲洗伤口的盐水、双氧水,输液的葡萄糖、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止疼针买回来了,开始给病人输液、打针、处理伤口。

非洲的医院就是这样,什么药品,输液器、针线、纱布棉球、绷带等医疗耗材都是病人要在街上的药店购买,手术做到一半如果纱布不够了或着药品不够了,也要停下来等到买回来再开始手术。在非洲,有最原始的天空,最原始的森林,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生活,穷人看病也用最原始的方法——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听天由命。所以,非洲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寿命都比较短,平均在40多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非洲人很乐观,因为他们每一天都是活在当下。

第二天,田队和队员们带着打包的早餐又去了比利时医院,给同胞送来了可口的中国饭菜,看到同胞精神有了好转,看到病情有了好转感到由衷的开心。在喀麦隆狗咬伤比较常见,狂犬病疫苗很难买到,田源总队长为后续治疗专程拜访了比利时医院院长,请他帮忙购买狂犬病疫苗,院长很热情地答应下来,表示会尽力想办法找到疫苗,还给急诊科、外科、神经内科的主任逐一打了电话。此刻,中喀友谊之花正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在非洲,每当海外同胞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时,第一时间总会联系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们总会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就像母亲抱着生病的孩子一样,拼尽全力倾其所有。中国援外医疗队与华人同胞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这份胜似亲人的团结互助也深深感动着非洲的医疗同行们,让他们刮目相看中国的力量,敬佩中国的援外医疗队员。




援非医疗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