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段忠桥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报告
7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哲学博士、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段忠桥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关于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三个问题》专题报告。报告会在临床技能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乔瑞金教授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李华荣主持。
段忠桥指出,分配正义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先后五次提到“公平”“正义”,其中三次直接涉及分配正义问题,但我国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存在三种误读:一是认为“‘正义’不是抑或是马克思拒斥的研究对象”,二是认为“‘正义’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三是认为“‘正义’(仅仅)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或‘至上之善’”。 段教授通过翔实的文本依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文本翻译、逻辑论证、文献论证等多角度逐一对三种误读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要消除这些错误认识,把研究问题的重心转向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在分配正义问题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会上,与会教师就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与段忠桥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
乔瑞金在点评中认为,段教授的报告从重大主题和重大问题入手,思考现实问题、经典的理论问题、现实的理论研究问题,体现了其作为研究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以及对待问题持有的学术批判精神。他强调,理论工作者要从问题和现实入手,回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和文本,校正对现实问题认识上的肤浅性、片面性、局限性,深化分析、研究与讨论,升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与把握;要深入把握研究问题与阐述问题的不同方式;要树立扎实的学风,运用哲学批判方法进行分析与论证,提升思想理论水平。
李华荣结合个人对马克思分配正义的认识与理解指出,“三种误读”反映了学者在研究中存在“弱视”“斜视”问题以及“远视”的错误思想。他强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杜绝从结论到结论、观点到观点的认识逻辑,要从理论的关注转向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下决心进行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要深入研读经典著作,为观点打牢理论基础,为理论打牢思想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理论自信,勇敢地面对现实问题,用批判的方法进行多学科思考,在共识的基础上提出“最优解”。
长治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长治市委党校相关教师,以及我校思政部全体教师现场聆听报告。
(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