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馨,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年轻医生。2019年来到和平医院工作,至今已经六个年头了。回顾我的求学之路,自己总是充满对母校的感激。我是山西晋城阳城人,在阳城一中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厚德博学,追求卓越”是我们高中校训,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2011-2016年,我非常荣幸在重庆医科大学完成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学习,作为实习医生完成了一年的临床实习;2016 - 2019年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攻读神经外科硕士,同时完成了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训练。八年的医学教育,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我非常荣幸地成为我国有名的功能神经外科专家王伟教授的弟子。跟随王老师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的教诲如灯塔照亮了我的行医之路。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珍惜与患者的缘分,提升自己,真正为患者提供帮助”。即便毕业多年,我仍然牢记恩师的教诲。
神经外科的生死竞速
神经外科是医学领域中最具挑战的专业之一,被誉为“外科皇冠上的明珠”。而我作为年轻医生,目前仍在攀登之路上。作为入门者,却已历经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记得那是初到医院的第一个年头,我刚刚独立值班,刚刚开始在急诊科会诊患者。那天,一个50多岁的阿姨,因车祸致颅脑损伤,巨大硬膜外血肿导致昏迷,紧急送诊,一侧瞳孔散大,对侧也逐渐散大。脑疝形成,情况危急,没有去到病房,直接由急诊科推进手术室。我科高建伟老师和段高伟医生紧急上台抢救,我则抓紧时间准备手术文书。突然,身在手术室的高主任电话打来:“王馨,快来吧,病人估计不行了,术前心率低,心跳骤停风险高。和家属说,患者太重,可能无法接受手术,要有心理准备。” 我赶紧向患者家属告知了情况,这话宛如重锤,患者儿子瞬间崩溃。对于他可能永远见不到母亲,我也能够感同身受。高主任和我们麻醉老师没有放弃,突然手术室门开了,再次和家属沟通:“孩子,我们和麻醉医生再努努力,虽然风险高,但不做手术必死无疑。” 这是医者的担当,为生命争取哪怕一丝希望。
“好的,我同意,医生你就做吧” 家属的答复,是绝望中孤注一掷的信任。迅速完成签字。随后,一场与死神的竞速赛正式打响。从切皮到缝合,争分夺秒,一个小时,高主任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在麻醉老师的保驾护航下,完成了手术。术后两周,患者神志清楚,康复出院。后来,听闻患者儿子结婚的消息,我也深感欣慰,母亲能够看到儿子成家,也是一份夙愿。
神经外科挽救危重患者,需要有勇敢担当,更要有过硬能力。而这种能力,我们需要向老前辈不断学习,也要在一次次实战中打磨。
良好心态与健康体魄
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中,不光有患者转危为安的欣慰,也经常面临许多无力回天的无奈。不仅要应对专业上的复杂挑战,还要直面患者及家属情绪、病情突变等多方压力,这对心态和体魄都是严峻考验。作为医生,保持平和心态尤为关键。在医疗工作中,要做优秀的医生,更要清楚,自己是有血有肉的人,会疲惫、会焦虑,会失落,会烦躁。但必须快速调整。保持稳定心态、维持健康体魄。才能做长久的医生。除了日常高强度工作,也需要抽出时间锻炼身体,陪伴家人。这样,保持健康的身心,才可以随时准备迎接下一场生命保卫战。
青年医生的使命与传承
在神经外科的领域里,自己只能算是初出茅庐,还远远不足。显微操作、内镜技术、介入技术、神经调控等亚专业蓬勃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作为年轻医生,需要明确差距,在专业上的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前沿技术,提升诊疗水平;同时,也要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在主任领导下,不断与同事团结协助,共同为学科进步做出努力。神经外科的故事,永远充满挑战与希望,我的从医之路,也在继续书写。未来会面对更多的复杂病例,但只要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进追求,我定会不断进步,成为一名更加成熟的神经外科医生,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